拍卖市场观察丨长三角市场崛起,以上海为核心辐射杭州与南京

近日,朵云轩、开拍国际、西泠印社、中贸圣佳等拍行陆续结束了长三角地区的大拍,相继交出亮眼成绩;在即将到来的9月还将迎来佳士得上海十周年拍卖。据雅昌艺术研究院(ARAA)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CAA)联合发布的《中国艺术品拍卖30年》研究报告,长三角地区30年的平均文物艺术品拍卖份额为19.75%;2022年该地区市场份额较上一年度再提升了5.8%,为 21.53%。这些信息都在向外界传递着一个讯号,以上海为核心,辐射杭州和南京等地的长三角地区的市场潜力正在被激活。



历史回溯


回看中国拍卖史,长三角是率先进军拍卖市场的地区。1992年,上海朵云轩注册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次年正式敲响了中国拍卖的第一槌,这一槌也开启了中国艺术品市场高歌猛进的30年历史进程。当时的朵云轩共上拍155件拍品,成交117件,成交率为75%,总成交额829.73万元,大概只相当于今天一张很普通的张大千作品;而在当时,作为标王的张大千的《晚山看云》拍出了150多万元,已经是那时的天价。


e70c35904e7893d57552eccae0660cbd.jpeg1993年6月20日静安希尔顿酒店朵云轩首届拍卖会现场(谢稚柳、程十发先生坐前排),图片来源:朵云轩


2004年,杭州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成立,次年举行了首次拍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200多人参拍,1236件书画拍品共拍出1183件,成交率高达95.71%,1.96亿元的总成交额,一举成为长三角地区拍卖的最高纪录。这意味着长三角地区的拍卖市场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意味着除上海以外周遭地区的拍卖市场氛围开始逐渐形成。


WechatIMG809.jpg西泠印社2005年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现场,图片来源:西泠印社拍卖


长三角繁荣的经济、深厚的民间收藏基础、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吸引了众多艺术机构来此发展。2013年,佳士得作为中国大陆首家获得拍卖执照并独立展开拍卖业务的国际拍卖公司入驻上海,并举行首拍,成交额为1.54亿元。国际拍卖行的进驻为内地拍卖市场带来更国际化的视野与更规范的行业制度。


WechatIMG811.jpg佳士得2013上海首拍现场,图片来源:佳士得


2016年和2017年,长三角地区拍卖份额显著增长。由保利拍卖、华谊投资、天辰时代三方共同成立的保利华谊(上海),首拍便斩获8.7亿元的惊人成交额;翌年,内地四大拍行之一的匡时国际成立了上海分公司,上海匡时首拍更是交出9.4亿元的成绩单,惊艳四座。


屏幕快照 2023-08-18 10.08.58.png

佚名,《元人秋猎图》,手卷,59×1240cm,成交价:63,250,000 RMB,保利华谊(上海)拍卖2016年首拍最高价拍品,图片来源:保利华谊(上海)拍卖


2021年,长三角地区拍卖格局再次发生变化。上海市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和安徽省文物局签署《长三角文物市场一体化规范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全国首个区域性文物市场一体化合作体系,利好长三角艺术市场发展。同年,成立于广州的华艺国际将新空间落户上海,举办上海首季拍卖会,成交额超6000万元;此番进军上海的还有中贸圣佳,在上海首拍中收获2.68亿元的漂亮战绩;开拍国际也开启了“京+N”的拍卖模式,在上海和杭州分别举行了专场拍卖。


2023年,苏富比将中国内地总部落户上海,并揭幕上海苏富比空间,承担更多创新发展职能。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与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战略链接点,以长三角地区特有的海纳百川、创新求变的精神,带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壮大。


未标题-3.png长三角地区时间轴(关键时间节点)图表



当前格局


长三角地区的市场潜力正在被激活。根据雅昌数据,2022年全国共有694家(含暂停资质企业)文物拍卖企业,长三角地区约占20%。其中,上海74家,仅次于北京,位居内地拍卖企业数量第二。从成交额来看,上海、杭州和南京均跻身“2022年亚洲各大城市纯艺术拍卖成交TOP10”榜单。


屏幕快照 2023-08-14 下午2.21.51.png数据来源:雅昌艺术研究院(ARAA)& Artprice,统计时间: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图片来源:《中国艺术品拍卖30年》研究报告

1992至2022年间,长三角地区共有6家拍行位居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成交总额前20,分别是西泠印社(264.94 亿元)、上海朵云轩(103.85亿元)、上海嘉禾(95.53亿元)、上海天衡(42.81亿元)、南京经典(41.93亿元)、上海匡时(41.07亿元),它们贡献了内地市场超15.22%的拍卖份额。

屏幕快照 2023-08-14 下午12.00.43.png数据来源:雅昌艺术研究院(ARAA),统计时间: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注:本成交额统计仅包含样本拍卖企业线下拍卖会,不含网拍数据,图片来源:《中国艺术品拍卖30年》研究报告

3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市场的成长有目共睹。去年3月,佳士得举办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上海晚间拍卖”成交额超2.2亿元,其中巴斯奇亚的作品《领导者》以人民币9416万元刷新国际拍行内地拍卖单件拍品记录;今年8月举办的西泠春拍以9.08亿元圆满落槌,回首2005年首次拍卖,当时的总成交额不足2亿元,18年来提升了4倍有余;上海朵云轩2023春季拍卖会总成交额破3亿元,与首拍相比,实现了逾35倍的惊人增长。


WechatIMG2360.jpg巴斯奇亚《领导者》,1982,亚克力 油画棒 画布,成交价:94,160,000 RMB,佳士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上海晚间拍卖”,图片来源:佳士得



多元发展


深厚的文化传统、浓郁的艺术收藏气氛,充裕的民间资金储备,奠定了长三角艺术品收藏的基础。早期的长三角地区的拍卖以中国书画为主,其中小而精巧,较为清丽灵秀的书画尤为受到当地藏家的偏爱。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赟表示,南京目前依旧是传统版块是书画市场的主流。在古代书画拍卖专场上,青年藏家对于传统艺术的收藏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随着业态的丰富和市场的国际化,长三角地区的藏家呈现出越发多元和国际化的喜好。为了顺应市场趋势,满足藏家需求,拍卖行纷纷推出现当代艺术专题拍卖,除了新晋拍卖行带来现当代艺术品之外,过去专营中国艺术品的老牌拍卖行也纷纷新设现当代艺术板块,比如朵云轩今年的春拍就呈现了“绮栊万象——现当代艺术专场”、西泠拍卖也在本季带来了“现当代艺术专场暨颜文梁唯一对屏组画《日月光华》专拍”、南京经典拍卖也于去年推出“大海航行现当代艺术夜场”等。


WechatIMG2377.jpg颜文樑唯一对屏组画《日月光华》拍卖现场,成交价:22,310,000 RMB, 西泠印社拍卖“现当代艺术专场暨颜文梁唯一对屏组画《日月光华》专拍,图片来源:西泠印社拍卖


除此之外,长三角市场的活力还来自于当地年轻藏家的优质和活跃。这些年轻藏家分为两类:一类是财富的继承者,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因受到家庭的影响,较早进入拍卖领域开始收藏,对市场的接受度较高,再加上他们大多有学习艺术的相关经历,从古代书画到近现代、当代艺术都有所涉及,他们比较看重艺术作品的成长性,对拍卖价格也比较敏感。另一类是迅速成长起来的新贵,包括企业高管,科技、医疗、地产、金融、法律等领域的专业人士,这些高知人群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自己的艺术品味,喜爱与自己成长的时代有连结的艺术藏品。


WechatIMG2358.jpg在“上海苏富比空间”举办的苏富比Buy Now中国内地发布会,图片来源:苏富比


长三角地区创新、开放与精益求精的基因,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优渥的土壤。比如,上海是内地最早将拍卖与艺博会联动的地区,拍卖行通过在艺博会上预展实现品牌传播和潜在客户链接,并卓有成效。又比如,在今年开幕的上海苏富比空间为内地拍卖市场提出了一种新的交易设想,它是一个功能丰富、开放多元的综合性收藏生态空间,藏家群体及文化艺术爱好者不仅可以在此欣赏到跨门类的收藏臻品,亦将体验周到的跨形式收藏服务。随着当地艺术业态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在各方积极因素共同促进之下,长三角地区将迎来下一个市场高峰。


出品人:董瑞
编辑:Tina Xu
撰文:Tina Xu、洪远
版式设计:刘宇翔
审校: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