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非营利艺术机构青年策展人丨以艺术之名筑梦前行

“策展人”一词来源于英文 “CURATOR”,全称是“展览策划人”,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负责收藏建设、藏品研究、策划展览、组织和阐释展览内容的专业人员。中国当代的策展思维是从“八五美术新潮”开始,一批艺术评论家展开了艺术理念与价值标准的探讨,自此之后“艺术策展人”职业在中国逐渐地发展起来


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的策展人活跃在中国艺术行业一线,他们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和方向。艺术市场通讯采访到四位青年策展人,此次采访为两篇,本篇中的两位策展人分别是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部总监郭希与X美术馆的首席策展人吴冬雪(Poppy Wu),两位年轻的策展人将与我们畅聊她们对策展人这个职业的感受与看法以及中国艺术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画板 1-80.jpg

郭希现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览部总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专业背景涉及博物馆学研究及美术馆学研究。郭希于2014年加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从助理策展人职位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郭希曾参与策划的展览有“马蒂斯的马蒂斯”(2023),“成为安迪·沃霍尔”(2021-2022)、“曹斐:时代舞台”(2021)、“紧急中的沉思”(2020)、“徐冰:思想与方法”(2018)以及“新倾向系列”(2015-2018)等。

WechatIMG93.jpg
“马蒂UCCA2023UCCA

今年是郭希进入艺术行业从事策展工作的第九年,在谈到最初想成为一个策展人的想法时,郭希说道,学生时期的观展经历给了她极大的鼓舞。在不断地汲取外界养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成为展览策划者的念头。教育背景也是郭希选择成为策展人的原因之一,她的专业课涉及古代文化艺术、现当代文化艺术,这些古老或当代的文化艺术精华带给人思考的空间也与当下产生链接。郭希强调兴趣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推动力,她认为,艺术行业更多地会触及到人类智性思考的层面,艺术行业的生产者,如艺术家或是与之相关的职业都是通过不断地反思当下来推进工作的。策展工作会接触到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灵魂拥有不同人生态度和多样性的思维。这些一直以来都在吸引着她在这个行业中不断探索深耕。


艺术是社会现象、社会事物的产物,随着时间推移,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变。每个时代的策展人都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郭希说道,回看90年代,阅读当时的文字和历史记录时,后人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艺术家们、策展人们等艺术行业中的人的鲜活的、生机勃勃的热情。如今整个行业都在逐步完善、成熟,当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固步自封的情况。在郭希看来,当代艺术行业变化迅速,作为一个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艺术从业者需要积极地紧跟时代变化,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她补充道,策展人不一定非得是艺术科班出身,很多优秀的策展人会涉及人文社科、理工生化类等专业背景,但基本的艺术史的知识和储备是及其有必要的。艺术的判断力也需要不断地巩固,这无法一蹴而就地形成。策展人要与艺术家站在一起,必定需要具备对艺术的敏感度


郭希告诉我们,她最初接触和了解到这个行业就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进入美术馆看展。她相信艺术有最本源、最朴素的触达人心的力量,希望自己从事这个职业的出发点相对纯粹,抱着这样的执念选择了非营利机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我觉得策展人这份工作还是很具有挑战性的”,郭希这样说道,在UCCA工作相当于有了一个平台,个人目标与机构目标能够相结合且共同成长。她在工作当中有很多收获,校园中的她视角相对单调,但工作后的她视角变得多元,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做的、能够做的和需要再去弥补的事情。在任何工作中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三年的疫情有着很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但UCCA依然坚持做了很多的国际性展览,艺术家或是展览项目的负责人因为大环境因素无法亲临展览现场,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郭希与UCCA团队相互配合,共同克服这些困难将展览呈现出来。


WechatIMG2529.jpg

“成·UCCA2021UCCA


UCCA自开馆以来一直都秉持着“持续让好艺术影响更多人”的理念,每年为超过百万的观众带来丰富的艺术展览、公共项目和研究计划。郭希分享道,UCCA团队在选择展览项目时,会学术性与大众化的双重考量。他们呈现一些已经在中国久负盛名的艺术家或者艺术作品的展览,如目前正在北京展出的“马蒂斯的马蒂斯”、上海UCCA Edge展出的“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UCCA的展览会触及到艺术知识的普及,团队内部会为了一个展览项目进行跨部门讨论,如展览项目“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部决定用时间线的方式来呈现艺术家完整的人生故事;品牌部、研究部与展览部共同沟通,开发出一些辅助性的语音导览、前言章节、文字介绍等等内容,美术馆团队斟酌文字,不会使用晦涩难懂的文字措辞。这样的展览呈现方式,非专业的观众能够快速了解背景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展览,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观众也会在这其中得到新的体悟

WechatIMG2526.jpg
“马蒂UCCA2023UCCA

今年开展的“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等当代艺术展览与一些大师展览在UCCA美术馆内同期呈现,这些当代艺术展览会更多地从艺术本身的意义出发。郭希提道,UCCA希望为了大师展览前来美术馆看展的观众,也能够在UCCA的馆内看到当代艺术展览,引起他们对当代艺术的兴趣

dcaf14d7db6b88ba1183fefd27581ecd.jpeg2023UCCA

UCCA Lab于去年参与发起了“新锐艺术家计划”,旨在为年轻一代艺术家创造更优质的成长环境,提供更多元的展示平台。郭希作为该项目的初审评委,看到了上百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集,这些年轻艺术家没有太多的展览机会也没有与画廊的商业合作。他们有很多创新的想法,但也会有一些趋同,通过作品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年轻艺术家的专业教育背景,他们正处在一个不断探索世界、摸索艺术道路的阶段。


除了项目合作,UCCA会通过自身资源支持与帮助年轻的艺术家们,2015年至2018年期间,UCCA通过“新倾向”这个系列,为一些年轻艺术家做了个展的呈现。2018年后,坐落于秦皇岛市的UCCA沙丘美术馆落成,美术馆会选择将一些年轻艺术家的实践和展览安排该馆中展出。目前,UCCA沙丘美术馆正在展出青年艺术家莫妮拉·阿尔卡迪里的展览“幻影水域”。郭希认为,艺术机构一定要在为支持年轻艺术家方发声,UCCA希望能在艺术市场之外,有一条路径帮助艺术行业的新生力量成长


640.jpg


640.png
“莫·UCCA

中国当代艺术教育与普及话题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火热,在郭希看来,整个艺术行业都在向好发展,一些当代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的身影开始出现在二三线城市,艺术机构向一线城市之外的城市下沉。在谈到策展人如何通过自身的力量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时,郭希坦言,长期在行业内、机构内工作,她会担心自己接收到的信息或是接触的人越来越趋同。因此她希望自己可以跳出行业内的思维,多去换位思考,触及更多的人群与视角


画板 3-80.jpg
吴冬雪(Poppy Wu)是北京X美术馆的首席策展人,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当代艺术策展专业(Curating Contemporary Art, Royal College of Art),以及利物浦大学建筑系(RIBA Part 1)。她于2019年X美术馆的创建阶段加入,在X美术馆的初创期间发起并落实了美术馆的体制结构和策展框架。近期参与策划的展览项目包括即将开展的X美术馆三年展2023:“萦绕之所”(2023),“无尽的服装”(2021-2022);“英格夫·霍伦:异物碎片”(2022)等。

640-1.jpg
X20232023X

Poppy具有建筑专业背景,后来转向当代艺术策展专业。本科期间,她在MAD建筑事务所实习时接触到一些建筑师筹备和参与的概念性展览。这些展览往往由建筑相关学者自发生成议题,去展示未实现的、或未中标的竞赛方案。很多方案建立在虚构的叙事基础上,倾向于反向挑战问题而非实用主义般地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这种具有逃逸性质的想象力训练不论在建筑领域之内还是之外,对她而言更能接近自身的源动力。


Poppy开始学策展的时候有过一段时间的焦虑和困惑,焦虑在于同学以艺术史背景居多,她在最开始很少能参与到他们的谈话中;困惑在于看不到在建筑领域中能够惯性习得的、对物质和构建的敬畏,似乎很多事通过说就能得以传达。她以认真做成眼前事的心态来补充艺术理论知识,在大量看展的过程了解了艺术项目各种目的和性质


异物碎片媒体发布会现场.jpgPoppyXX

建筑的学习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会为她的策展项目带去不一样的思考,“建筑师所要求具备的功能主义和对物质的敏感度自然是对我帮助不小。”她提道,建筑的训练中有一个经典场景是:公共文化建筑中,如何在不使用语言的情况下引导使用者去到目的地。对语言的摒弃是每个策展人的噩梦,但在展览中对非语言元素的控制是她的关注点(光场、声场、留白、动线、视觉物料和展签的出现等)。如,在英格夫·霍伦的个展《异物碎片》的筹备期间,艺术家英格夫·霍伦与Poppy都具有建筑背景,他们于2019年在现场调研时沟通了很多新型材料与政策辅佐、城市格局和作品的在地性的真伪命题。最后他们将X美术馆旧馆布局与北京城的棋盘格局并列,艺术家的作品按照软硬材料、作品原型的私密属性、消费品与精密零件等作以二分,以精准切割的蜂窝铝展台、莲蓬状吹制铀玻璃贯穿展览两侧。

屏幕快照 2023-08-28 10.46.57.png·2021X

Poppy认为一个策展人需要具备“Sophisticated”的品质,在中文语境中可理解为精于世俗文化和丰富的知识体系。策展人“curator”的词根“curate”的“原教旨”含义包括了一系列系统性的“选择”,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歌单、菜单往往会使用“carefully curated”这样的字眼来强调其区别于他者的原创性和文化精通。


策展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的职业,Poppy在进入策展行业初始阶段策划过小的独立项目,第一次称得上策展的项目是在伦敦白城的大型公共项目委任,这也是她的毕业项目。当时策展的团队由七名国际策展人组成,项目一方面研究城市士绅化进程中的各种张力——商业用地扩张和社群空间的缩减、广场类公共空间与男性气质的联系,另一方面探索这种暂时性对当地居民带来的持久影响。得益于当地地产开发商的赞助,项目最终扩展成布满Stanhope大楼主立面的、延伸到BBC总部公共空间的拼贴式公共艺术装置。


屏幕快照 2023-08-28 10.47.48.pngEverySecondInBetweenPoppyWu

一场展览在每个阶段的关注点与投入精力的方向各不相同,对Poppy而言,展览前期的准备期是最关键的。她曾经在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的毕业展上读到过,建筑是一个“自我实现预言的机器”(self-fulfilling machine),这个观点强调了概念孕育和分娩的重要性——当设置出一个情境,机器才显示出其必要性。这也影响了她对策展的理解,她认为,“当设置出一个情境,机器才显示出其必要性/策展是制造情境,展览是实现这个情境的机器”。策展的具体的工作涉及对当代文化评论的了解,对某个特定课题的研究以及大量的艺术家工作室访问,有了这些储备才能够在展览空间中将情境建构出来。


每个策展人都有关注的议题与对艺术生态的考察,“每个人所携带的群体记忆和个人记忆都有其相似和特异之处,我们所处的、不断变化的时空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更是在强化某些历史中的个人经历的痕迹。”Poppy这样说道,她关注虚拟空间与科技、特定场域公共艺术,源自她的建筑专业背景,这些议题与空间的生产、虚拟干预现实及其使用者相关,也包含衍生话题类似于游戏化空间与控制机制等;她也关注在后殖民及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语境下的亚洲当代艺术和时尚生产,这来源于她在海外生活期间被亚洲离散文化所影响,更能体会到文化异质性对个体经验的塑造——在策划展览“无尽的服装”(2021-2022)过程中遇到比较能总结这样经验的、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是“You can only be Asian outside Asia.(只有身在亚洲之外,你才成为亚洲人)。”


屏幕快照 2023-08-28 10.49.54.png2021X


对于任何展览来说,唯一能称得上是困难的大概就是预算。”Poppy分享道,非营利项目预算有限,但她所工作的X美术馆的创始人和团队都积极支持实验性、探索性的策展项目。她也很感激合作过的艺术家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贡献好的作品。Poppy在这份工作中也收获了很多,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看到了一些能让她感到震慑和流泪的作品和特别美好的心灵,她也有幸去认识这些创作者,这些都让她能够更加坚定地做自己。


艺术展览会面对不同知识背景的观众,“展览理应生产知识。”在Poppy的认知体系和价值取向中,策展人应该去平衡知识和玩乐,在这二者之间便是好奇心。面对公众的艺术展览不应该要求观众具有专业知识。策展人在这其中更多要考虑的是如何创造理解(或阐释)的不同层级,要做到不熟悉艺术的观众与有一定背景知识的观众在展览中都能有所收获。


WechatIMG96.jpg
XX

Poppy工作的X美术馆是一个关注新生代艺术家、关注新兴思想与多元文化的非营利美术馆,旨在打造一个包容的线上与线下空间—— 一个跨越地理与种族差异、连接来自不同背景与学科思维的文化机构。Poppy认为,X美术馆的运营理念、支持的艺术家符合现阶段她的关注,这是Poppy选择在X美术馆工作的原因。在美术馆的日常工作中,Poppy能够接触、了解到年轻艺术家,她观察到现在很多年轻艺术家更加能够将自己的实践置于具体擅长的领域,这些领域往往与个人和家庭、民族历史有很深的联系,或是来自对于新兴媒介的研究。比如,以中医药背景来探索生命结构和物质性的苏咏宝;利用湘绣这一传统媒介尝试重塑当代审美和价值的王也;以经济体系和概念的视角来研究当代文化的佩恩恩;有的艺术家用卡通化和建筑干预来探寻根植资本主义的流行文化的形成机制……也艺术家有专注特定媒材介质诸如通过电子纺织品理解触摸这一感官行为、通过对屏幕的形式化反噬消解其对于信息传播的霸权……

WechatIMG2509.jpg
2019

在筹备第二届X美术馆三年展2023:“萦绕之所”期间,X美术馆策展团队在初期进行了大量的中国青年艺术家工作室访问,第一阶段(20个)完成后,他们发现所有的艺术家都是女性。Poppy坦言,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排除团队的研究方向所致,但整体来说,中国青年女性艺术家的能见度相比以往是有所提升的

WechatIMG2512.jpgX20232022

采访最后,谈到策展人们需要哪些突破或是努力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时,Poppy认为策展人的角色可大可小,对社科政要的敏感度固然重要。但她还是希望策展人们(自然包括她自己)能在桎梏边界多徘徊一下,偶尔沾染一些“做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项目”的气质。

TinaXu